<strike id="9sxdh"></strike>
            <strike id="9sxdh"></strike>

                <th id="9sxdh"><sup id="9sxdh"></sup></th>
                增長8.3%!安徽中小企業去年營收約為3萬億元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3-03-28 14:48:19

                關注中小企業成長,安徽連出實招。安徽省中小企業協會三屆五次理事會暨安徽中小企業成長力論壇3月26日在合肥蜀山經濟開發區舉行,200多名省內知名企業家齊聚一堂,共話中小企業發展。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中小企業數超過200萬戶,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96萬億,增長8.3%,增速高于全國平均3.1個百分點。

                200萬戶中小企業去年營收2.96萬億

                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一級巡視員吳韋人在會上透露,截至目前,全省中小企業數超過200萬戶,其中,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2萬戶,占全部規模工業企業數的98.9%,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2.96萬億,增長8.3%,增速高于全國平均3.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1490億元,增長1.1%。

                “總的來看,在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后,廣大中小企業迅速回歸正常生產經營狀態,并努力把失去的時間趕回來。奮斗中的中小企業,也成為我省經濟韌性、潛力和活力的生動寫照?!眳琼f人介紹說,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來看,我省中小企業開局良好,呈現復工復產快、制造業生產增速快、制造業投資增速快、服務業回暖快、企業經營預期好“四快一好”的回暖跡象。

                今年前兩個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居長三角第1位。全省制造業投資增長18.9%,增幅比全部投資高10.5個百分點。全省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092億元,增長3.5%,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扭轉了自2022年四季度連續三個月下降的勢頭。同時,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均處景氣區間。前兩個月,全省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3%,增幅高于去年12月1.5個百分點、高于國有控股企業3.7個百分點,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3.9%,比去年同期提高15.8個百分點。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據介紹,我省將進一步培育優質中小企業。一方面,搭建孵化平臺,加強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建設,發揮創客中國大賽等創業創新平臺作用,催生更多市場主體,培育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另一方面,堅持梯次培育,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省專精特新企業→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國家級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成長路徑,實施“五企培育”工程,大力推進省專精特新倍增行動,力爭到2025年,省專精特新企業數量超過6000家。

                同時,創新助企服務模式。吳韋人透露,將擴大免申即享政策范圍,今年,省經信廳將對專精特新“小巨人”獎補、專精特新板掛牌等政策實行“免申即享”,今年3月底前將全部兌現;其他惠企政策,今年上半年全部落實到位,同時在申報過程中減少申報材料、優化申報流程,努力做到“即申即享”,最大程度便利企業。

                此外,將強化人才培訓,實施新徽商培訓工程,優選“雙一流”高校開展企業高管訂單式培訓,加大對新生代企業家的培養力度。在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方面,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支持省中小企業協會等商協會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助力我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總對總”助力中小企業領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

                近年來由于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入的三重壓力,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生存和發展的壓力較大,導致了訴訟案件的增加。

                記者從會上獲悉,為全面激發安徽省中小企業協會在中小企業領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的職能作用,依法、公正、高效化解中小企業領域矛盾糾紛,有效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不斷提升為民辦實事、為企優環境的工作效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與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簽訂的《關于建立中小企業領域矛盾糾紛訴調對接機制的合作備忘錄》,省中小企業協會去年與安徽高院立案一庭、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調解中心三方共同建立了“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并成立了安徽省中小企業協會調解中心,共同開展全流程在線調解和訴調對接工作,為中小企業降低訴訟成本,提高維權效率,讓在線調解成為服務保障中小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的“金招牌”。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