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9sxdh"></strike>
            <strike id="9sxdh"></strike>

                <th id="9sxdh"><sup id="9sxdh"></sup></th>
                中國高鐵之路也是中國之路 便捷高鐵正惠及民生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張晨 分享到 2023-03-27 09:44:53

                中國網3月24日北京電 從橋梁、隧道、無砟軌道等線路工程,到牽引供電和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再到高速列車的研制,中國的高速鐵路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之路,推動中國在這一領域占據世界領先地位。從一無所有,到構建起完備、成熟的技術體系,這一切既坎坷曲折,又波瀾壯闊。當中國邁入高鐵時代,高速鐵路不僅為人們構筑起生活新時空,也為社會提供了優質的公共產品,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分析人士表示,中國高鐵從無到有,從追趕到超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系統集成創新,再到完全自主創新,早已煉就成為了世界鐵路科技的集大成者。

                中國高鐵所走過的路,就是中國之路

                “十三五”期間,我國高鐵發展持續取得輝煌成就。過去五年內,全國鐵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8萬億元,鐵路營業里程由12.7萬公里增加到15.5萬公里、增長22%,其中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從2.5萬公里增加到4.2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遠超世界各國高鐵里程總和,不愧為世界的優等生。預計到“十四五”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6.5萬公里,其中高鐵(含部分城際)5萬公里左右。

                中國高鐵的發展史,是鐵路人戮力同心揮灑汗水的發展史,是中華人民用雙手創造奇跡,揚眉吐氣的發展史。

                1978年,鄧小平同志坐在日本新干線列車上感慨萬千,他說:“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倍藭r中國鐵路客運列車平均時速僅為40公里左右,相較同時期運營時速達到210公里的新干線高速列車,天差地別。

                1997年4月,中國鐵路啟動第一次大提速,并開始高速動車組自主化研制探索。邁入新世紀,面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中國高速動車組產業拉開快速發展的大幕,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全面自主創新,逐步建立起自主完善的研發制造體系,時速突破350公里的高速動車組相繼下線并成功投入運營。

                2010年12月3日,設計時速380公里的CRH380A高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上跑出了486.1公里的時速,刷新了世界輪軌鐵路正常營運編組列車最高試驗速度紀錄。

                2016年6月,我國成功自主研發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新一代標準高速動車組,并于一年后被正式命名為“復興號”。2017年6月26日,“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上首發運行,這標志著高鐵發展進入“中國標準動車組”時代,實現了中國高速動車組從“跟隨者”向“引領者”的角色轉變,開啟了引領世界高速鐵路客運裝備發展的新階段。

                同年9月,“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以時速350公里運營,我國成為當時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2011年6月30日,北京至上海的京滬高速鐵路,投入運營,全長1318公里,這是世界上運營列車運行試驗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2012年12月1日,哈爾濱至大連的哈大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全長921公里,這是世界上第一條穿越高寒季節性的凍土地區的高速鐵路;2012年12月26日北京至廣州的京廣高速鐵路實現全線通車,全長2298公里,這是迄今全球運營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2014年12月26日,蘭州至烏魯木齊的蘭新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全長1776公里,這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2015年12月30日,海南環島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全長653公里,這是全球第一條環島高鐵。為實現高鐵夢想,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集中科研力量展開規模龐大而廣泛深入的基礎理論和建造技術研究。

                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2019年,京張高鐵通車。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張線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

                進入新世紀后,歷經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實現了國家綜合實力的快速增長,建造高速鐵路的基本條件已完全成熟,在中國對既有鐵路線實施最后一次大規模提速改造的同時,高速鐵路的建設終于全面展開。

                中國高鐵建設惠及民生

                長三角地區作為全國高鐵開行密度最大、人員流動最繁忙的地區,于今年年初迎來了春運大客流。截至當年2月15日,為期40天的2023年鐵路春運中,長三角鐵路發送旅客6758.5萬人次,客流恢復到2019年春運的九成以上。春運期間共增開旅客列車5121列,加掛客車車輛3354輛,組織動車組列車重聯8028列。

                經歷過80年代至90年代春運的人都明白,那時候全國鐵路最大的特點就是乘車難、運貨難,一票難求是常態,遇上春運或節假日,那更是難上加難。而如今,僅日均發送旅客便達到169萬人次,客流量可達過去的數倍;線上線下購票渠道的多樣和優化解決了人們購票難的問題;高質量的服務和配套設施,解決了人們回家累的問題。高鐵路網覆蓋全國99%的20萬人口以上城市和81.6%的縣,高鐵通達94.9%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中國高鐵,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最好的體驗感和幸福感。

                與此同時,伴隨著我國鐵路“八縱八橫”路網布局的形成,行業高速發展對高速鐵路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據統計,未來十年高鐵人才缺口50萬人,高鐵乘務員、乘服員崗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而高鐵關聯產業數據更為可觀。

                不光是城市,近十年來,川藏鐵路全線開工,重點區域城際鐵路快速推進,老少邊及脫貧地區鐵路建設加力提速,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鐵路網,已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層次分明、配置高效的鐵路網絡。

                中國的鋼鐵動脈,它在城市中自由穿行,彰顯了中國速度;更在大山中穿梭,傳遞來自全世界的溫暖問候。

                中國正在構筑出行新方式

                高鐵“公交化”是利用高鐵技術,結合我國國情,探索出的一條使人民生活得更輕松、更便利的現代化高鐵運行方案。近日、據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鐵”)消息,3月20日起,寧(南京)蓉(成都)鐵路武漢至重慶段正式推出30日定期票、20次計次票新型票制產品,以“高鐵月票”的形式方便沿線商務差旅和通勤旅客出行。

                購買“高鐵月票”的旅客,可在30天有效期內最多乘坐60次在寧蓉鐵路漢渝段開行的、購買產品時指定發到站和指定席別的列車;購買20次計次票的旅客,可在90天有效期內乘坐20次在寧蓉鐵路漢渝段開行的、購買產品時指定發到站和指定席別的列車。

                據了解,武鐵的“高鐵月票”目前已在漢十高鐵、京廣高鐵京武段、武九客專、寧蓉鐵路漢渝段等4條主要線路推出,覆蓋武鐵管內41個客運車站。

                分析人士表示,經過這些年的探索,高鐵月票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行方式,所以后續省會城市和各大都市圈、城市群之間可能都會采用這種方式來促進交流。

                “中國高鐵,讓你我的家更近,讓你我的生活更緊?!敝袊F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某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伍策 阮夢蘭)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