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9sxdh"></strike>
            <strike id="9sxdh"></strike>

                <th id="9sxdh"><sup id="9sxdh"></sup></th>
                商議院 | 賣5斤芹菜被罰6萬6 如此罰款是“裝睡”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周末末 分享到 2022-08-31 09:37:11

                陜西榆林市一家蔬菜糧油店店主的7斤芹菜,被抽查一項指標超標,被市場監管部門按照《食品安全法》罰了整整6.6萬元。

                這一高昂的罰款金額直接挑戰了普通老百姓的樸素觀念。一共就7斤芹菜,2斤用于抽查,剩下5斤一共賣了20塊錢,買個盒飯都不夠,結果被罰了六萬六。用店主的話來說:“我也接受(處罰),但是不要一下子把人罰死,你說我得賣多少噸芹菜,才能掙回來那六萬六?”

                這種叩問特別真實,也特別戳人。城市執法者在執法過程中應該面對這種叩問,而不是把自己藏在各種法規條文里,自我催眠,假裝看不到,還自說自話,覺得自己照章辦事、很有邏輯。

                其實,只要是真實生活在這個社會的人,都會有天然的同理心。同樣,一個在社會中真實生活的執法者,一定會注意到5斤芹菜和6.6萬元之間的巨大鴻溝。

                這個沖突如此明顯,以至于根本無需任何知識儲備、行業經驗,就能輕易察覺出其中的荒謬。

                再不濟,如果執法者能夠愿意俯身聽一聽糧油店主的訴苦和求情,相信也能夠思考和警覺:“這樣罰會不會不太合適?有沒有解決的方法?”

                可惜的是,鴻溝被忽視了,因為漠視“人”而導致的失衡出現了。

                調查顯示:2021年以來,該局對小微市場主體罰款超過5萬元的食品安全案件有21起,案值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罰款數額與違法所得的比例達到100倍至200倍,個別案件超過3000倍。

                如此強大的執法“力度”背后,被看到的卻是執法者的簡單粗暴和毫無同理心,是在法規條文包裹下的“裝睡”,是一種懶政和怠政。

                在新聞視頻中,一名國務院督察組成員向當地市監部門發問:“你說這幾十塊錢的一個案值,罰他幾萬塊錢,過罰相當不相當?”榆林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延艷東答道:“不相當?!币粏栆淮鹬g,是非清晰明了。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绷f六不只是行政處罰的一個數字,它也是一個個體戶一年的收入和一個家庭的支撐;同時,這也不只是一件發生在農貿市場的小事情。截至2021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已達1.03億戶,從門口提供早餐的包子店到地鐵口的雞蛋灌餅店主,從Tony老師的理發店到隔壁老張開的小超市,他們的生存狀況,決定了疫情下整個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梁巍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国产